本网讯(图书馆 胡宏昇 王诗婳/文,姚虹/图)“胸藏文墨怀若谷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”11月30日下午,敬文书话第十三讲(安师大民盟讲坛第一场)在敬文图书馆二楼经典阅读空间举行。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、中国聊斋学会理事王海洋作题为“从《聊斋志异·罗刹海市》谈起——《聊斋志异》遇仙小说的艺术意蕴”的讲座。图书馆参考咨询部周向华和胡宏昇共同主持讲座,五十余名师生参加。
王海洋以小说同名流行歌曲《罗刹海市》为切入点,简要概括了该篇小说的主要内容,通过对小说主题的解析引出遇仙小说的特点及艺术意蕴。从文学史的角度阐述了遇仙小说的来源,指出《聊斋志异》借鉴并继承了民间故事“仙乡淹留”的模式。详细列举了遇仙作品,归纳聊斋中遇仙小说的特点,从情节、人物塑造、教育意义、描写生活化这四个方面阐明其在艺术上的贡献。王海洋对比早期遇仙小说,认为《聊斋志异》中的遇仙小说生活化更为浓郁。

讲座现场氛围热烈,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,结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提问。王海洋回答了同学们关于《聊斋志异》的写作动机、如何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等问题。

参加此次讲座的读者表示,王海洋老师的讲座不仅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地阐释和解读了《聊斋志异》这部经典的小说,而且激发了大家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兴趣,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《聊斋志异》独特的文学魅力和美学意蕴。